新聞列表
- 廣州市從化區副區長涂家朝一行蒞臨奧太華廣州公司開展生產調研2022-10-15
- 奧太華小課堂—制冷知識淺解(四)2022-08-08
- 封頂大吉丨奧太華廣州公司二期廠房全面封頂2022-07-02
- 熱烈慶祝奧太華廣州公司成立十七周年2022-05-12
- 通過!廣州公司通過年度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復審2022-03-30
- 奧太華小課堂—制冷知識淺解(三)2022-03-25
- 奧太華小課堂—制冷知識淺解(二)2022-03-22
- 注意!工業企業加強疫情防控指引來了!2022-03-18
- 奧太華小課堂—制冷知識淺解(一)2022-03-16
- 不負時光,共創輝煌—記優秀管理者與員工清遠之旅2022-03-14
- 虛位以待!廣州奧太期待您的加入2022-03-14
- 廣州公司二期廠房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中2022-03-10
- 美麗女神節,致奧太華最美的你們2022-03-08
- 廣州奧太(奧華)2021年度總結大會成功召開2022-03-08
- 3月1-15日空調線下銷量同比下跌80%2020-03-20
- 2019年度中國空調市場綜述2020-03-20
- 疫情期空調及通風系統的安全智能調控建議2020-03-20
- 相關政策出臺中央空調行業未來可期2020-03-20
- 中央空調:巧御病毒迎接市場新挑戰2020-03-20
- 大數據:中央空調清洗訂單同比增長230%2020-03-20
- 疫情下的廣東中央空調市場2020-03-20
- 家電巨頭齊斥巨資收購引行業變局2016-09-02
- 家用中央空調的普及還需要掃清多少障礙?2016-09-02
- 志高控股公布2016上半年業績:盈利3110萬元2016-09-02
- “自清潔”拉動海爾高端空調份額翻番2016-09-02
- 海爾唯一獲得家電業全品類“服務之星五星獎”2016-09-02
- 一小區住戶出門忘關空調電源客廳被燒2016-09-02
- 從“奧運五環” 看志高智能云核心科技煉成2016-09-02
新聞介紹
家電巨頭齊斥巨資收購引行業變局
發布時間:2016-09-02 17:40:19 瀏覽次數:1837<
年初時,海爾以55.8億美元收購了GE旗下的家電業務部門;從今年6月份開始,美的集團以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公司庫卡;在近期,格力集團又宣布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電動汽車公司。三家的并購投入超過800億人民幣,這在中國的家電行業中,尚屬于首次。
那么對于這三大家電巨頭來說,花這么大的價錢來并購,值嗎?經過次輪并購之后,中國的家電行業又將迎來怎么樣的變局呢?
國產家電巨頭面臨轉型和機遇
三大家電巨頭紛紛出手,跟中國家電行業遭遇天花板不無關系。根據格力的半年報,格力集團的營收有491.8億元,同比下滑了1.85%;美的發布的半年報則顯示,營業總收入為780億元,同比下滑了6%;海爾則在今年上半年表現搶眼,營收484.86億元,同比增3.11%。
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美的和格力的營收下滑,但是兩家的凈利潤都有小幅度的上升,海爾集團的利潤也有一定的上升。這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,家電行業已經遭遇了天花板,不再可能像以往那樣,出現營收快速上揚的情況,家電行業也已經扭轉了以往低成本、大庫存、低價格的草莽時代,開始向智能化、健康化的方向發展。
此外,在現金流上,作為中國制造的代表,家電行業又普遍被認為是“不差錢”的企業。以格力集團為例,根據該公司的年中報告,格力賬上貨幣資金和應收賬款相加超過1000億。美的、海爾在現金流上,也都有不少的儲備。在行業遭遇天花板時,如何將這些現金流進行增值,成為了這些企業都要考慮的問題。
以海爾集團為例,海爾賬上貨幣資金為254億元,一次并購就用掉了現金儲備的60%,降低了貨幣貶值帶來的風險,當然,也有企業比較看重現金流的儲備,比如格力,本次收購銀隆,采用的是定向發行股票的方式來收購,并未動用自己的現金流。這一方式被疑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而備受爭議。
與此同時,全球家電行業也在經歷著新一輪的洗牌,日韓的家電巨頭三星、索尼、松下、東芝等開始全面收縮在家電行業上的戰線,轉而向利潤更為豐富、對技術要求更為嚴格的高新技術行業發展,這為中國家電行業在國外市場的擴張提供了空間和時間。
當然,三大家電巨頭的并購對象均不是日韓家電企業,除了海爾并購的GE家電事業部外,美的并購的庫卡,格力并購的銀隆,均屬于跨界并購。業內人士對此指出,之所以三大家電巨頭可以并購,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韓企業的收縮,使得國產家電品牌有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我調整。
三大巨頭三種不同收購模式
雖然,三大家電企業都有著共同的并購大背景,但是在今年的具體并購之中,卻走著三條完全不同的道路。海爾收購GE家電事業部,屬于家電業內的強強聯合,業內人士對于海爾此舉,普遍認為在國內家電市場持續疲軟的情況下,海爾是希望通過這一收購,來開拓北美市場。
據了解,GE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在前兩位,廚電排名第一。雖然海爾在很早之前就進入了美國市場,但一直沒能賺錢,這一次拿下GE之后,有可能扭轉這種局面。不過,在三大家電巨頭的幾次收購中,這一次所投入的成本是最大的了,海爾為了拿下GE家電事業部,共花費了55.8億美元。
美的在今年共進行了兩次重要的收購,一次是收購庫卡,一次是收購意大利中央空調品牌Clivet,相比于海爾的收購,美的的兩次收購都是為了開辟新的領域。去年年底,美的確定了雙智戰略,智能制造就是美的希望尋求的第二條發展軌道,而收購庫卡就是在這一方面的布局。
在家用空調遭遇發展瓶頸時,中央空調被寄予厚望,一直以來,在國內市場,美的、格力、大金,三家空調廠商在國內中央空調市場打得難解難分,收購意大利Clivet有助于美的從中央空調的混戰中脫穎而出。不過,也有業內人士表示,由于Clivet并非是知名的中央空調企業,這一單收購可能對美的的影響較小。
格力收購銀隆新能源也頗為人們關注,雖然相比于海爾收購GE,美的收購庫卡來說,格力收購銀隆所花費的錢更少,但是這一次的收購卻招來了不少的爭議。在格力宣布收購銀隆和公布最終方案時,外界頗為不解。不過,董明珠在多個場合中,都表示收購銀隆看重的是其新能源技術,并非是要跨界做汽車,而新能源技術又是未來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三大巨頭收購完成后,也必將引來家電行業的重新排名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,美的鞏固家電老大地位,海爾則縮小與格力的差距。具體數字來看,在今年上半年,美的營收為780億元,凈利潤為102億;格力的營收為492億元,凈利潤為64億;海爾的營收為488億元,凈利潤33億。
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在以上的數據中,海爾包含了GE家電業務的業績,美的則不包含東芝和庫卡的業務,格力也因為尚未完成對銀隆的收購,上述數字也不包含銀隆。雖然海爾在縮小與格力在營收方面的差距,但是不得不說,格力的凈利潤仍然要遠高于海爾。此前,就有業內人士指出,GE和海爾的利潤率都比較低,雙方的聯合有可能增加海爾的體量,但是比較難增加海爾的利潤。
相關:
格力收購銀隆最終交易時間不定
8月25日,針對格力擬以130億元購買珠海銀隆100%股權一事,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了重組問詢函,從交易方案、交易對方和交易標的三方面提出29個問題,其中20個問題集中在交易標的珠海銀隆身上,關鍵點在于珠海銀隆是否“這么具有價值”。深交所要求格力在9月1日前將有關說明材料報送。
8月29日,格力在深交所發布《關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停牌進展公告》稱,針對交易所25日問詢函中提及的事項,公司與相關中介機構目前正在積極進行逐項落實和回復,待提交說明回復并審核通過后將申請復牌。
格力電器還表示,本次交易能否通過,需獲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同意、股東大會審議通過、商務部對本次重組所涉及的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批準同意、中國證監會的審核通過。同時,本次交易終獲得核準的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。